本Wiki中譯名以官方Wiki中文語言包為準
附魔劍
跳至導覽
跳至搜尋
此文章是關於近戰武器的。對於同名敵怪,參考附魔劍(NPC)。
附魔劍是一把困難模式之前的劍,在揮舞時會定期發射附魔光束射彈。射彈不消耗彈藥或魔力,造成和劍相同的傷害,不受重力影響,且會在擊中敵怪或實心物塊時消散。劍及其射彈都會產生發出大量的光的滯留的粒子。
可以通過摧毀「石中附魔劍」背景物體來獲得附魔劍,該背景物體可以在地下的隨機地點和附魔劍冢(電腦版、主機版、和移動版)中找到。摧毀該背景物體有(電腦版、主機版、和移動版) 49/50 (98%) / (前代主機版、和3DS版) 100% 機率掉落附魔劍。在 電腦版、
主機版、和
移動版中,附魔劍也分別有 1/30 (3.33%) 和 1/15 (6.67%) 機率從金匣和鈦金匣中獲得。
其最佳修飾語是傳奇。
製作
用於
產物 | 材料 | 製作站 |
---|---|---|
![]() | ![]() 或 ![]() |
備註

附魔劍被用於攻擊訓練假人。
- 附魔光束射彈的(發射)默認冷卻為 0.75 秒(修飾語帶來的攻速加成會減少冷卻)。[1]
- 在附魔光束充能完畢後,會有微弱的粒子效果和魔力恢復聲提醒玩家。
- 近戰速度會影響附魔光束的射彈速度,但不會改變其冷卻時間。
- (電腦版、主機版、和移動版)少見地,一個世界中可能不會生成任何附魔劍冢。這種情況下,除了創建新世界以外,玩家只能通過釣魚獲取金匣或鈦金匣來獲得附魔劍。
- (電腦版、主機版、和移動版)「垃圾」背景物體永遠不會在附魔劍冢中出現,但它仍然可能在地下的隨機位置生成。
- 獲得自寶匣的附魔劍永不會有修飾語。[2]
小貼士
- 如果能在遊戲早期獲得,附魔劍可以作為一把強大的早期武器,以其較高的傷害和實用的射彈領先於其它困難模式之前的近戰武器。
- 如果想要獲得附魔劍以製作天頂劍(電腦版、主機版、和移動版),創建一個新世界並從附魔劍冢中獲取它會比開釣魚寶匣更加有效率。
- 也可以使用世界種子來保證能找到附魔劍冢,只需要確保遊玩的遊戲版本和種子所處版本相同即可。
花絮
- 插在石中的劍的概念起源於 12 或 13 世紀由法國詩人 Robert de Boron 創作的詩歌《梅林(Merlin)》,詩中亞瑟王是僅有的能從石頭中拔出劍的人。類似的主題此後在其它媒體媒介中也有出現。在動作冒險遊戲系列《塞爾達傳說(The Legend of Zelda)》中,(《眾神的三角力量(A Link to the Zelda)》)一作的大師之劍(Master Sword)也需要被從基座上拔出,且需要在數把贗品之中找到真劍。此外,大師之劍也能發射劍狀光束,但只在其持有者林克(Link)生命值滿時可以。
- 它可以被視作附魔迴旋鏢的對應物。
歷史
- 電腦版 1.4.0.1:
- 外觀更新。
- 現在用於製作天頂劍。
- 傷害由 24 降低至 23。
- 使用時間由 18 提升至 21。
- 擊退由 5.25 降低至 4.25。
- 電腦版 1.3.0.1:
- 添加了自動揮舞。
- 傷害由 18 提升至 24。
- 射彈射彈速度由 9 提升至 9.5。
- 現在能在其自己獨特的迷你生物群系中找到(此前只能在隨機的平常位置找到)。
- 電腦版 1.2:引入。
- 主機版 1.02:引入。
- 移動版 1.4.0.5.0:添加了來自電腦版 1.4.0.1 中的改動。
- 移動版 1.3.0.7:添加了來自電腦版 1.3.0.1 中的改動。
- 移動版 1.2.6508:引入。
- 3DS正式版:引入。
參考